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石叢珊)近日,浙江理工大學18級生物制藥專業的小吳上完專業課《微生物學》后,跟隨主講老師來到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了蟲草博物館和金蟬花透明工廠?!斑@次學習超過了以往對蟲草的認知,對中國傳統醫藥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也有了新的理解?!?/p>
學生每上一門專業課程,都要去相關的企業或實踐基地實地參觀生產流水線?!耙徽n一企業”制度,浙江理工大學生命與醫藥學院已經持續推行了7年。
早在2013年,學院院長梁宗鎖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生物專業的好多學生都沒進過現代生物制藥相關企業,沒有系統識別生物的能力,有的連五谷雜糧都分不清楚,更不用說分辨名目繁多、分類復雜的藥用植物。
學生物的怎么能對各種生物“眼盲”呢?梁宗鎖決定帶學生們去大自然上上課。他組織了當時全院150多個學生和專業師資隊伍,去天目山足足待了一周。這次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后,學生們都特別興奮,共認識了150種植物,50種動物,20種微生物?!罢n堂上再怎么講,也比不過一次實地考察!”梁宗鎖說。
此后,每年暑假去一次天目山,就成了該學院學生的必修課。不光如此,學院還把實踐基地擴大到了周邊企業。浙江理工大學地處的杭州市錢塘新區,素有“杭州醫藥港”之稱,現有生物醫藥企業900多家。如此優渥的先天條件,何不把講臺搬進企業?這個想法得到了新區管委會和眾多企業的支持,也得到了學校教務處的鼓勵得以順利實施。
在梁宗鎖提議下,經過多名專家教授反復討論后,“一課一企業”開始逐步推進。梁宗鎖迅速組織了幾名骨干教師,一邊梳理專業課中的重要知識點,一邊主動聯系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尋找與課程內容相匹配的企業生產線和實踐場所。幾年下來,學院把天然藥物提取、核酸提取、文庫構建等60余個教學內容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相結合,精心打造了20余門專業核心課程,把“進企業”納入學院專業課的實踐授課環節。目前,學院“一課一企業”的課程占到了專業核心課程的30%以上,已經顯示出良好效果,并被陸續推進到了紹興濱海生物醫藥基地和寧波的幾個優秀企業。
比如,《生物制品檢驗檢疫技術》穿插了實地考察新區杭州奧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學生們在車間里了解到診斷試紙條的生產原理、工藝流程、創新研發過程、生產管理制度,還可以動手做樣本的檢測;上《生物化工原理》,學生可以在浙江和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現場學習化合物原料藥經過合成、分離、提純和分析測試檢驗確認等一系列原料藥研發流程,掌握該課程中有關流體流動、輸送和攪拌、過濾等化工原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對藥物研發技術路線和生產工藝有更深的理解。
進企學習不是簡單的走馬觀花。生物制藥專業16級畢業生鄭成才在海寧一個漁場參觀時,發現大批黃顙魚染病給漁場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在導師指導下,鄭成才制備出一種復合態生物制劑,提高了魚群“免疫力”,成為一種環保無公害的新型“疫苗”。
如今,“一課一企業”的課程形態越來越豐富,有的課程結合三四個企業參觀,有的課程則是參觀企業的多條生產線。自2013年以來,學生累計到企業開展400余次課程現場教學,覆蓋學生共計3000余人次。
憑借真刀真槍的本領,浙江理工大學生命醫藥學院的畢業生成了企業和用人單位眼中的“香餑餑”。在2019年的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研中,2020屆畢業生薪酬達7349元/月,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5.2%。